这些捡拾碎片的人,用特殊的方式抒发着对城市的虔诚和热爱。而散落的文化组成了一副完整的图景,还原和记载着城市的过往。图片由章胜贤提供
——他们是热心的市民,民间的专家。他们是这个城市的有心人,靠着一腔热血捡拾起杭城里飘散的文化,失落的文脉,打捞起城市的往事和历史的片段,他们在挽留城市记忆的同时,把城市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延续下去
上个月西湖的申遗成功,了结了杭州人心头的一桩夙愿。而对西湖的悉心保护,则离不开杭州人为之付出的各种努力。
保护西湖不仅是杭州城市管理者的历史责任,更是800多万杭州人的历史责任。杭州的许多历史文化遗产,都是在专家和市民的呼吁下保护下来的。
在对杭州文化的保护和记录中,有一种人,介于专家和市民之间。跟专家比,他们头上没有耀眼的光环,但他们对杭州文化的了解不见得比专家少。跟普通市民比,他们数十年地坚持做一件事或几件事,把历史文化的碎片捡拾起来,穿成珍珠。
他们是这个城市的有心人,靠着一腔热血捡拾起城市里飘散的文化,失落的文脉,打捞起城市的往事和历史的片段,他们在挽留城市记忆的同时,把城市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延续下去。他们是热心的市民,民间的专家。
称他们为“民间文化专家”,或是“乡土文史专家”,再恰当不过。
为这个城市的文化传承,他们默默做了些什么?我们想知道他们的故事。同样对杭州文化如数家珍的杭州日报西湖副刊老编辑李玲芝老师,给我们推荐了近十位民间专家。我们联系到了其中四位,有幸走近他们,在采访的同时,也为自己补了一课。
70岁的丁云川是位普通工人,对历史文化的喜爱,让他去探寻杭州的名人墓地。在寻找墓地寻找历史的同时,一些正在消失的名人墓在他的不懈努力下得到了保护。
60岁的刘晓伟是位大学老师,在二十多年时间里,他骑着自行车穿街走巷,为杭州的水井和小巷留下珍贵的留影,被称为“杭州小巷活地图”。
章胜贤是杭州首批个体户,他一直关注杭州的老街巷,他的“钱塘记忆”照片里,飞出的是城市的精魂,记下的是来自民间底层的笑和泪。曹晓波是位企业领导,对杭州方言和杭州小吃非常有研究。
这些全凭着兴趣而为之的文化元素,无论水井还是小巷,无论杭州话还是小吃,无论名人墓还是钱塘老街巷,都承载着城市的文明,刻着一代人的集体记忆。
城市文明在向前滚滚发展,这些捡拾碎片的人,用特殊的方式抒发着对城市的虔诚和热爱。而散落的文化组成了一副完整的图景,还原和记载着城市的过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