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4个月,王巍被各大媒体报道的频率超过了他此前24年从业期间被曝光的总和。因为作为数梦工场的创始人,这位IT行业的老兵站在了风口——尽管创办数梦工场时员工仅有他一个人,却被阿里巴巴CTO王坚评价说:“数梦工场将是下一代互联网的开始,其意义不会小于当年北京创办中关村。”
数梦工场的创办经历,像一个奇迹,从筹备到正式成立历时不到两周,首轮融资估值更不低于十亿元人民币,不到四个月员工已达400余人。梦想,在这里绽放出格外耀眼的光芒。
“数,是大数据的数;梦,是中国梦的梦;工,是工程师的工;场,是科技创新战场的场。在‘互联网+’时代,阿里云就是我们的互联网技术平台,而我们所做的就是那个‘+’,我们把互联网的能力‘+’到政府、公共事业和企业。”王巍说,在这个最美好的时代,我不能辜负有情怀的自己。
数梦工场提出,要用互联网模式及数据技术为各行业提供基于云计算和大数据的场景化开发和服务。这被认为是下一个风口,是创造社会价值和改变社会生活的开始,由此,数据经济拉开帷幕。
结缘:“人生每一阶段的经历都不是浪费的”
20年,在历史长河只是惊鸿一瞥,但是在王巍眼里,他愈加笃定了一点:一个人的梦想是不会改变的。“用最卓越的数据技术圆最美好的梦”,这不仅是初入行时的梦想,更是他如今创办数梦工场的目标。
1995年,王巍被保送到大连理工大学计算机系研究生,他的研究课题就是基于大型数据库。作为被选中的三个在校研究生之一,王巍参与了中国第一套养老和医疗保险系统在大连的试点项目开发。
如今回忆起那段时光,历历在目。他说,当时几乎把全部精力都用在这个系统的开发和优化上。“当时还是很苦的。记忆最深刻的一次是为了赶最后的时间,我熬了三天才从机房出来,编程编到从椅子上站起来都头晕。”
付出终有回报。从1997年开始,这个编程在医疗保险业至少用了十几年,直到2010年还在使用。
这件事让王巍深信,如果没有强大的信息系统、计算能力、网络能力作支撑的话,现代社会将会运转不畅。20年前做大型数据库的经验,王巍原本以为再也用不上了,结果20年后的今天,王巍在做的正是用分布式数据库,解决当年用IBM数据库难以解决的问题,“我发现,人生每一阶段的经历都不是浪费的。其实这20年,我做的事是一以贯之的。”
经过这个项目的历练,王巍对IBM数据库编程已经很熟练,把IBM当做毕业后工作的归属地,似乎是合情合理的选择。但在IBM手把手教他的老师告诉他,“最好不要去IBM,虽然它是个伟大的公司,但你在那做到45岁是什么样子我都能想象到。有另一个公司,你如果去,我很难想象几年后你会变成什么样子,那是一个朝气蓬勃的企业。”
那个公司,就是华为。
跟一般自我标榜型的公司不同,让当时的王巍印象深刻的是华为的自我批判精神。毕业前,在华为入校招聘的宣讲会上,年轻气盛的王巍向当时负责招聘的人问了几个刁难的问题,没有得到答复的他便中途离席了。宣讲会结束后,这位负责人找到王巍,肯定了他提出的问题,并且欢迎他加入华为。更令王巍震惊的是,这位负责人帮他填好表格,免去面试。
“一个公司,如果基层主管都有这样的胸怀,这个公司一定是很了不起的。”就这样,王巍进入了华为。
磨砺:“没有一个公司是完美的”
“在一个伟大的时代,有幸进入一个伟大的公司,”谈到在华为的几年,王巍这样说。两个肩膀扛个脑袋,凭着振兴中华的精神,美国人能干的我们也能干。激情,是华为这一群“为了中国通讯业的繁荣,宁愿牺牲自己”的年轻一代的最大能量。
王巍说,一个公司里,最重要的两部分就是Research&Development(研究与开发)以及Sales&Marketing(销售与营销)。“无论你在行业内的角色、岗位是什么,一定要做一线的开发和具体的服务。一切都是从实践中来,再到实践中去。”所幸的是,在华为工作期间,这两块他都有涉足。
刚进华为,王巍在实验室研发宽带网络。从数据库到宽带网络,他一无所知。第一天,工作到半夜12点,还收到了一本一百多页晦涩难懂的技术文档,第二天,依然如此,又是一本厚厚的技术文档。
直到现在,王巍都觉得躺在床上看技术文档是一件享受的事情。“那么复杂的事情有整套办法来解决,从不懂到懂,深入浅出地让人理解,突破之后,觉得蛮美的。”这,应该算是这个“理工男”的真情流露。
“做Marketing(营销)锻炼了我的战略思维,学会换位思考,如何精准定位,也训练了我一整套营销思考规划能力。当然,现在特别能说也是多亏了当时那段经历。”王巍笑言道。
2004年,当杭州华三成立的第二年,王巍加盟了华三通信,开启了他的十年华三生涯。
如果说华为做的是实现了电信行业的一次替代,那么华三做的是除电信行业以外的百行百业的网络信息化。王巍谈起在华三的最大收获,就是对各行各业的理解。
“我记得我第一次出去谈判,15分钟就把客户说睡着了,因为我根本不懂他们的诉求。”为了了解各行各业的情况,从2005年起,王巍决定一年认识一个大行业,公安、银行、政府……都被王巍了解通透,也明白了解决问题,要靠合作。
这些积累,无疑为他创办数梦工场奠定了最好的根基。
在华三的十余年,王巍做过语音视讯产品线总监、产品营销部部长、宣策部负责人、华三副总裁兼市场部总裁等职务,经历了公司从华为、3com、到惠普的“换水”,认识到“没有一个公司是完美的”,任何企业都有它的优点和不足,要学会“洋为中用,古为今用”,也意识到科学的企业管理和团队管理的重要性。
逐梦:“在最好的时代,别辜负最好的自己”
经历了CT时代(Communication Technology,通信技术)和IT时代(Information Technology,信息技术),现在王巍开始进入职业生涯的第三个阶段:DT时代(Data Technology,数据技术)。
“养兵千日,闲着;用兵一时,崩溃。”这是对传统IT的概括。大学生选课、春运购票都是最好的实证。这个时候,互联网公司全新的DT技术应运而生。我们常说的“云”,其实就是千千万万个普通计算机,变成一台超级计算机,提供公共服务。“当计算存在能力局限性的时候,它就解决局部的事情;当计算没有能力限制的时候,它能解决全局。”这是它最朴素的核心能力。
43岁的年纪,在如今的互联网环境里,已经不适合再“瞎”折腾了,但他还是很固执地折腾了一把,创办数梦工场,尽管最初的员工只有他一个人,但他不是一种孤独,更不是一种盲目的选择,而是一种坚定的孤勇。
“我内心的思想是一贯的,和曾经在前一个公司提出来的战略基本相同;只是把它的顺序倒过来,变成数梦工场的战略,只是战术上修正,战略上和核心目标上从未改变。”王巍说。
在王巍看来,这是一个最美好的时代。
“这是一个从IT到DT(数据技术)的时代,这个时代最大的风口就是DT数据技术这个风口。如果我是一头猪,站到这个风口上,希望像雷军说的那样,也被风吹起来。”王巍说,互联网正在改变世界,并会把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协作、分享,是这个时代的主旋律,商业逻辑、组织逻辑、行为逻辑都在朝着更合理的方向发生着巨大的变革。
就像哥伦布大航海一样,“勇敢者的游戏”开始了。
2月初,他跟云栖小镇管委会主任吕钢锋交谈的两个小时里,定了公司名称,看了办公楼。2月9日,签约仪式举行,宣布数梦工场正式入驻云栖小镇。
“这仿佛是创业条件最好的一个时期,我也没想到李克强总理会提出‘互联网+’,没有预期能得到这么多领导的关注和支持,这个星期我已经接待了多批省市区来数梦参观交流的领导,这些都是我始料未及的。”数梦工场正如王巍所说的,“像哥伦布航海一样,一路向西,却是在陌生领域找解决办法。”
数梦工场第一年做的事,是建立样板模式。
“我一个同事为了办一张准生证,去了五个地方,跑了六趟,提交的材料永远都有身份证复印件、户口本复印件,而这些数据政府都有的。当办理者从一个地方提交以后,后面的工作不应是人来跑来跑去,而是数据来‘跑腿’,这就需要政务云的建设。”把资源集中到各个政务场景、工业场景里,王巍力争将“政务云”和“工业云”两朵云做成行业标杆和样板。同时,他对在市场份额上的领导地位充满自信,而阿里这个巨大的引擎,也极大地帮助数梦工场这架飞机承载更多。
数梦工场的方向则更为明确:就是把互联网的实践成果转化为各行各业创新的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让用户更容易获得互联网能力,使其业务质量及效率得到巨大提升。接下来,就是立足浙江,服务全国,走向世界。“我相信,发自内心的声音,终将改变世界的模样。”王巍最后说。
企业名片
杭州数梦工场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数梦工场),2月9日,正式入驻杭州市云栖小镇。到现在,数梦工场已经有400余人,研发人员占比65%。这支崭新的团队,致力于把互联网的能力“+”到政府、公共事业和企业等领域,基于阿里飞天平台为各行业做云计算和大数据的场景化开发和服务。数梦工场的使命就是把互联网的实践成果转化为各行各业创新的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让用户更容易获得互联网能力,使其业务质量及效率得到巨大提升,实现互联网时代的业务变革。
对话
城市周刊:你认为对于一个创业者来说,最重要的是什么?
王巍:我觉得最重要是要把握方向和建立团队。就像我很喜欢的《西游记》,这是一本奇书,里面师徒五人,一路向西,每一天都遇到新的环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缺点,但有人陷入困难,其他人都会不计前嫌地去帮助他。
城市周刊:您在您的演讲中提过您对中国梦的理解?
王巍:是的,我个人蛮喜欢“中国梦”这个提法,“梦”不是太具象的东西。我理解的中国梦是:青山绿水、民生幸福、政治安定、经济繁荣。
城市周刊:创业后,觉得有什么收获吗?
王巍:创建数梦工场,对我来说是脱胎换骨的。我感觉自己的人生更完整了,承受能力也更强了。
城市周刊:你现在是怎么样安排工作的?还会工作到12点吗?
王巍:不会了。其实一天真正有效率的工作时间只有3-4个小时,勤奋并不体现在时长上,而是体现在你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以及不拖拉。现在,我更喜欢跟人交流,喝茶、聊天,用这种轻松的交流方式来谈一些事情。
记者手记
采访完,离开数梦工场时,我拿到了一个“以人为本”的小册子,里面是员工宣言和数梦工场语录。
“花若盛开,蝴蝶自来”、“诗人那样生活、军人那样战斗,大师那样工作”、“我发自内心的声音,终将改变世界的模样”……
人们说到王巍,最常提及的是他的“军人情结”,从小生活在部队大院的他,言行中透露的军人气质,让人印象深刻,“团结紧张、严肃活泼”八个字也一直为他应用于团队管理。
但他言谈间流露更多的,还是那一份“情怀”。
翻看王巍的微博,你会发现除了行业内资讯,更多的是他创作的摄影作品,配上诗情画意的文字,或是看艺术品、看电影的心得分享。这个曾经梦想当将军的工科男,内心深处是如此柔软,并始终保持着一颗敏感的文艺心。
“您是一个有情怀的人吗?您怎么看待这种情怀?”我问他。
他说,科学技术很难让人有温暖感,所以他在人文、艺术上寻找。人文,归根到底是真善美,所以要让自己满意,就要修正自己。为了追求这种人文、艺术上的温暖感,早期的他经常会去画廊买一些油画,他“固执”地觉得,美的就是对的。
现在,他则更加淡然。
说起工作之余的放松方式,他选择一个人爬山、拍照,跟老先生们喝喝茶,听听人生道理,或者是陪陪女儿。那本“以人为本”的小册子里的语录,很大一部分的灵感来源就是王巍陪女儿滑冰时,在隔壁书店拿着小本子看书,记录下的那些书名和目录。
他最喜欢那一句,“做一个傻傻笨笨,但快快乐乐的逐梦人。”
无心者公,无我者明。
工作这么多年,要简简单单过日子的话,王巍已经做到了。如果“聪明”,他可能会安逸地待着,什么也不做。但现在他选择跟着内心“梦”的指引走,看起来“傻傻笨笨”,但活得更精彩。
王巍现在住在浙大玉泉校区附近,可以偶尔“混迹”大学生食堂,每天上班开车虽要花上40分钟,但都是逆着车流,还会经过龙井、虎跑、云栖竹径,他说,“这应该是中国最美上班路径吧”。事实上,这座城市拥有最美的湖山,正是当年让他坚定留下来的缘由。
我感觉,现在的王巍很快乐,也很享受这份快乐。 |